标题: 2020,初心所向,使命必达——淄博市应急管理局成立两周年回眸
索引号: 11370300MB2856822A/2020-5198472 文号:
发文日期: 2020-12-29 发布机构: 淄博市应急管理局

2020,初心所向,使命必达——淄博市应急管理局成立两周年回眸

发布日期:2020-12-29
  • 字号:
  • |
  • 打印

2018年12月29日,淄博市应急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淄博应急管理开启新纪元。2020年,淄博市应急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有解思维,强化担当作为,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健全,防与救,统与分的关系逐步理顺,实现了安全生产、自然灾害“两杜绝,双下降”(即:杜绝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和有重大影响的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全市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形势稳定向好。

一、强化综合施策治理,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基本盘。一是强化安全督导检查。建立领导干部挂包联系区县制度,市委市政府领导及市应急局班子成员常态化对所联系区县开展督导检查,督查企业单位288个,督促解决安全问题440余个。全国“两会”期间,各市委常委、各副市长分别带领市直有关部门对区县党委政府开展督导检查;市应急局班子成员带领机关干部下沉一线集中督查检查,成立11个督查组,明查暗访重点企业和区县重点部门、镇办,压紧压实责任。二是扎实开展集中整治。联合消防以“检查+服务”方式,开展危化品重大危险源专项检查,组织开展多轮次硝酸铵等危化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检查。聚焦17个重点行业领域,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集中整治行动,并将5月份确定为安全生产集中整治攻坚月,综合运用通报、警示、约谈、考核、挂牌督办等手段,提升安全效能。期间,全市共出动检查组23826个,检查企业、单位66536家,排查整改一般隐患95958项,实施行政处罚立案1959家。三是抓严复工复产安全。疫情防控以来,危化品实行“ 五个一律”、非煤矿山实行“三个必须”措施,严格复工复产安全条件。简化优化许可审批流程,开辟“绿色健康”审批服务模式,制定《支持企业安全复工复产十项措施》,强化复工复产政策保障。加强复工复产安全指导服务,全市共组织指导服务组964组次、15571人次,指导企业4588家次,发现整改隐患问题8275项。四是严格安全执法检查。组织开展安全费用提取使用专项执法检查和集中整治行动专项执法、疫情期间复工复产专项执法督导以及“三到位”专项执法检查。采取“2+2+2”模式,组织开展市与区县联合集中执法行动。坚持理论与实战相结合,在全市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执法能力大提升培训活动。强化规范化服务型执法检查,出台《严禁安全生产执法“一刀切”九条措施》,将市委市政府《关于关心关爱企业家的十条措施》落到实处。同时,建立执法检查通报分析制度,分区域、分行业、分类型分析通报执法检查问题,促进企业对照问题自查自纠。全市共执法检查企业7019家次,查处违法行为32508项。12月9日,全省安全生产执法经验交流观摩会在原山艰苦创业基地举行。五是强化重点环节管控。聘请专家对非煤矿山和尾矿库全面系统评估诊断,18家地下非煤矿山模拟汛期大暴雨开展停产撤人演练。全市9座尾矿库全部明确政府领导和监管部门并在媒体进行公示。出台危化品特殊作业“十严格”管理意见,创新实行第三方机构服务机制,严管危化品企业特殊作业、外来施工等重点环节,实行特殊作业和外来施工申报备案管理,突出装置拆除外来施工过程安全监管。全国“两会”期间,实行危化品企业严禁动火、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和开停车、检维修等措施。深化危化品企业“三人”以上岗位专项治理,最大限度减少“三人”以上岗位。印发《淄博市一氧化碳中毒教育防范管理工作方案》,扎实开展防范一氧化碳中毒的宣传教育、隐患排查工作,发放各类明白纸80余万份。六是提升许可审批效能。聚焦营商环境,深化“一次办好”长效机制,简化优化许可审批流程,开辟“绿色健康”审批服务模式,全部事项实行全程网办,推行容缺受理、预约服务、视频评审等不见面、不间断审批。推进 “市县同权”落地落实,健全重大项目审批服务机制,完善县级领导干部担任重大项目联络员制度,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行政许可窗口连续9个季度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千分制考核中蝉联第一。七是夯实安全基础工作。精准推进安全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制定5大领域9个行业小微企业评估指导手册,树立标杆企业,召开现场会示范带动,精准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截至目前,打造标杆企业9个,全面建成并有效运行3596家小微企业,为企业培训了明白人,圆满完成年度既定目标。扎实推进安全标准化工作,出台化工、医药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意见和安全标准化评审标准,强化化工、医药行业安全管理。公开遴选238名专家作为应急管理技术支撑。一一级重大危险源企业二级标准化达标率90%以上。八是部署开展三年行动。制定出台“1+2+22”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方案(1个总体方案,2个专题方案,22个专项方案)。成立1个工作组、9个工作专班,建立调度通报、专题会议、督查督办、考核巡查4项机制,建立责任分工、问题隐患、制度措施“三个清单,将市级141项重点任务分解为447项,明确问题隐患450项,制度措施251项,扎实推进三年行动。九是强化宣传培训教育。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获得全省安全生产月优秀组织单位称号。构建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微信、微博、抖音等全媒体平台,推出“安全生产整治三年行动淄博行”“应急有方”“随急应变”等媒体特色栏目,全方位宣传普及应急管理、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等知识,淄博应急微信公众号获得全市首届十佳新媒体第一名,全国应急普法知识竞赛获全省第一名。每月编发《应急管理提示》,及时向区县及市直部门提示预警。持续开展企业员工“学规懂规践规”、“合格人员”上岗和“大学习、大培训、大考试”活动,打通安全宣教“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共考核“三项人员”32773人次,其中主要负责人5218人,安全管理人员8504人次,特种作业人员19051人次。

二、突出森林防火和防汛,统筹抓好自然灾害防治。一是抓严森林防灭火工作。深入开展清坟头、清地堰、清林缘、清路边、清隔离带的“五清”大排查大整治行动。牵头开展森林防火宣传进林区、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五进”活动。健全森林火险预警发布机制,防火期内每日分析评估研判森林火情。组织对重点区县、镇和林场开展督导检查。在广播电台开通公益广播,每天定时播放提示信息。严格控制野外火源,查处制止348起违法用火行为,严格落实“十不烧”规定,落实865公里防火隔离带建设任务,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做到“把住路、守住山、看主人、盯住坟、管住火”。扎实推进森林消防救援队伍组建,分两批公开招录500名专职森林消防队员,第一批230人已招录到位并初步形成战斗力,市区县两级财政共投入5000余万元经费保障装备器材。二是全力保障我市安全度汛。在全省率先将市、区县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调整至应急部门并理顺到位,在水利、城市管理、黄河河务等部门分设专业办公室,分工负责各领域专项防汛抗旱工作。全面落实行政首长防汛责任制,明确200余名防汛责任人并于汛前在《淄博日报》刊登公示。强化军地联调联战,建立与淄博军分区、武警淄博支队、市消防支队等救援力量联动机制,组建1380人的市级抢险救援队伍和148人的应急抢险专家库,区县组建108支2.4万人的一线应急抢险队伍。推行防汛物资定额标准储备,汛前计算应储备物资数量、种类等,采取实物储备、能力储备、协议储备和社会号料等多种方式,备足备齐防汛抢险物资,制定《防汛抗旱物资调用规定》,明确物资调拨权限、调用程序等,确保关键时刻“运得出、用得上”。强化隐患排查整改,主汛期共检查水库、河道、学校、企业等4050余处(个),发现并整改问题1100余个。以“利奇马”台风为背景,设置7个科目,在桓台县举行全市防汛防台风抢险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实战能力。主汛期组织水利、城管、黄河、气象等部门实行联合办公、值班制度并每周会商汛情,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联合应对暴雨、台风等灾害。《中国应急管理报》(2020年9月12日整版)(倾力打基础 着力强本领 全力以赴确保平安度汛),全省2020年防汛座谈会在我市召开。三是加强灾害事故预报预警。组织有关部门每季度会商研判自然灾害风险形势,特殊时期和特殊天气及时会商研究。建立重要信息提示制度,每月分析评估安全形势,总结规律特点,提前研判预测,提出防范措施,形成分析报告,推送区县党委政府、市直部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提醒提前防范应对,下好“先手棋”。同时,积极开展综合减灾及防震减灾示范创建,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43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50个;国家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3所,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1处,山东省地震科普示范学校24所。10月12日至13日,山东鲁中南地震应急协作区联席会议在淄博市召开,淄博市应急管理局获全省2020年度市级防震减灾工作年度考核先进单位。

三、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应急救援处置水平。一是强化指挥中心建设。完善指挥中心预测预警和指挥调度功能,将水利部门大中小水库、河段视频监控,水文单位降雨量监测、水库水位监测,气象部门气象预警监测,公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监测数据全部纳入应急指挥中心,实现预测预警信息网络互联、应用互通、数据共享。加强“应急一张图”建设,强化应急救援力量、救援装备、物资库、专家等信息化管理,普查录入平台高危及规模以上企业1596家、救援队伍71支、应急专家238人、应急储备库78个。市、区县投资150万元,配备161部卫星电话、7部单兵装备,保障应急通讯。目前,指挥中心与国家应急部、省应急厅及区县、镇办应急部门实现五级贯通。同时,制定预警响应信息发布管理办法,强化与相关部门灾害预测预警信息联动,实现各类灾害信息第一时间分析研判,第一时间预报预警,第一时间信息发布。二是强化应急预案管理。组织开展1个总体预案、51个专项预案和45个部门预案、5551个学校预案、171家医院预案以及915家高危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修订。开发应急预案管理系统,目前将54项市级预案、846项县级预案、247项镇级预案、1102项村(社区)预案及3989项企业预案纳平台,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健全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及应急救援补偿机制,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淄博市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及征用补偿办法》,《淄博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作为市政府2020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也已进入专家论证阶段。三是加强应急救援演练。先后组织防汛防台风抢险应急演练、全市危化品重大事故应急演练、非煤矿山模拟汛期大暴雨开展停产撤人演练及鲁中南地震应急协作区地震应急综合演练等大型演练,包含危化品、非煤矿山、防汛抢险、地震等多种类型。截至目前,全市共组织市级综合性演练4次,拉动队伍45支、1500余人,动用车辆288台(套);县级应急演练270次,拉动队伍5465支、10223人,动用车辆2412台(套);企业应急演练7008次,拉动队伍4038支、105549人,动用车辆40392台(套)。四是强化应急值班值守。全系统实行“1+5+N”综合值班模式,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备勤,全天候保持应急渠道畅通。全国“两会”、主汛期等重大活动期间和敏感时期,启动战时工作机制,全体应急人员一律取消休假,周六周日一律正常上班,领导干部一律不予外出本市;每天两次调度区县、部门和重点企业,动态掌控安全生产状况。同时,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物资保障。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安排,牵头成立疫情防控应急保障组,组成工作专班,抽调专人集中办公,统筹协调全市物资保障;多方组织采购,统筹国际、国内和本地三个市场,保障防疫物资供应;按照轻重缓急,科学调拨使用应急物资;协调培植当地生产企业稳市场、保需求,疫情防控以来全市疫情防控物资保障有序有力。

四、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打造应急管理铁军。一是切实加强机关党的建设。认真开展“党建规范化建设推进年”和创建模范机关、书香机关活动,充分利用网上网下资源平台,抓好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固定党日等活动。2020年淄博市应急管理局被命名为“淄博市基层党建示范点”“党建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市安监支队党支部被评为市直机关优秀基层党组织。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组织进行廉政谈话,开展局领导讲廉政党课,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学习典型违纪案例,做好市委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加强重点岗位人员监督,健全完善防控措施。制定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活动监督管理办法,向贤内助写“一封廉政家信”,公开干部作风举报电话和信箱。对执法、许可企业实行全覆盖回访,共回访634家,企业满意率99%。三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志愿服务活动,联合“双报到”单位-双赢社区开展“清洁家园,美化环境,共驻共建在行动”等活动,广泛宣传应急安全知识、防灾减灾科普、疫情防控等工作。组织开展“抗击疫情献爱心”捐款活动。在春节、端午、七夕、中秋、重阳节等节日,积极开展“我们的节日”有关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协调帮助挂包村解决饮水工程、整修道路、农产品销售等问题,节日走访慰问困难群众。

下一步,全体应急人将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以更高的站位、更佳的状态、更严的要求,诠释“淄博责任”、展现“淄博担当”、提升“淄博形象”、锤炼“淄博作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创新、拼搏实干,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奋力谱写新时代应急管理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