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中小学应急逃生自救技能训练的建议提案办理答复
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
1303215
建议人: 张树军
主办单位: 淄博市应急管理局
答复时间: 2024-04-23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张树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应急逃生自救技能训练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我局会办意见如下:

一、全市应急系统在加强中小学生应急逃生自救技能训练、普及应急救援知识等方面工作开展情况

(一)定期举办应急安全科普馆开放日活动

一是充分发挥市应急局应急安全科普展馆宣传阵地作用防灾减灾周期间,淄博市应急局面向社会组织开展了以“科普零距离,你我共精彩”为主题的应急安全科普展馆开放日活动。山东商报驻淄博记者站组织驻淄小记者共35人,走进淄博应急安全科普展馆,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防灾减灾实践课。张店区部分中小学生及家长依次参观了应急安全科普展馆初心使命、公共安全、生产安全、防灾减灾、法治警示和应急装备展示等六大展厅,深入了解淄博市在防灾减灾救灾方面所采取的创新措施和取得的成就。二是积极组织开展中心学生应急自救交流互动活动期间市应急局工作人员为家长、学生们发放了《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工作手册》等“大礼包”,并邀请淄博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工作人员现场进行气道异物梗阻解除术、心肺复苏术和AED的使用等技能展示,学生们积极体验,互动发言,饶有兴致。此次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形式、深入的互动交流,提升了学生防灾减灾意识。家长和学生们纷纷表示,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以实际行动支持防灾减灾工作,为淄博城市的美好未来贡献一份力量。三是开展《主播带您“云游”淄博应急安全科普馆》云直播活动。通过云直播进校园,让中小学生“云游”淄博应急安全科普馆,这是淄博市应急管理局在扩大受众覆盖面上做出的有益尝试。通过防灾减灾知识讲解和现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中小学生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掌握自救互救基本常识,提高应急素质和能力。

(二)多角度组织应急科普进校园活动

一是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期间,市应急局(市地震局)联合市青少年宫等单位,走进高新区一中开展“青春有爱 呵护未来”安全教育宣讲进校园活动,该校600余名师生参加活动。针对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并结合各地发生的安全事件实例,对地震逃生、心肺复苏、防溺水安全知识和常用急救方法等内容进行科普讲解,将安全知识传递到每名学生心中,真正达到了“护航学生健康成长 筑牢校园安全防线”的目的。二是张店区应急局组织进“校园”开展防溺水应急培训活动此次活动通过生动的案例讲解和现场演示,向师生们传授了防溺水基本知识、自救技能及正确施救方法。展示了发生溺水事件时,求救、互救、自救的方法和动作要领,示范了救生衣的正确穿戴方法以及心肺复苏的正确操作手法。三是淄川区应急管理局、区教育体育局、寨里镇人民政府、黑旺派出所联合开展“防灾减灾进校园”活动。上午9:40,随着“紧急避险”指令的下达以及警报的鸣响,寨里镇蓼坞中学全校师生按照地震逃生的程序:先紧急避险后逃生的方法,有序地从楼道内撤离到避险场地。此次撤离用时1分17秒,行动规范迅速,达到了演练的预期效果。四是淄博高新区举办“抓消防安全·保高质量发展·科普消防进校园”活动,应急管理中心围绕防一氧化碳中毒与森林方面知识,向学生们发放宣传材料,讲解事故危害、避免方法与急救措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应急能力。

(三)组织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应急科普征文活动

组织开展校园应急演练活动。5月9日,市应急局联合高新区应急管理中心在高新区华侨城小学组织开展防震减灾应急疏散演练,全校1600余名师生参加演练。开展主题征文活动,4月29日,市减灾委办公室、市应急局(市地震局)、市教育局、淄博日报面向全市社会公众、中小学生,共同组织开展“防灾减灾大家谈”主题征文活动,进一步增强全民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和素养。

(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

突出广大中小学重点宣教群体,5月7日向市教育局发送《关于协助在全市中小学做好2024年全国防灾减灾日科普宣传活动的函》,主动提供中国地震局和山东省地震局制作的系列地震科普宣传作品,联合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开展线上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利用官方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发布科普宣传视频,进一步强化全市广大师生防灾减灾意识。

(五)利用社区应急救援站深入基层宣传

按照《淄博市社区应急救援站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工作部署,市应急局坚持问题导向和有解思维,采取“政府+市场”的建设模式,创新工作理念,加快推进社区应急救援站建设。经过三年的建设,全市共建成应急救援站308个。据统计,区县、镇办及社区、物业共投资2391.1万元,配备救援人员2123人,消防车、消防摩托车、水罐消防车等救援车辆260辆,成为基层快速响应、快速救援、应急宣传的重要力量。截至目前。全市各救援站共出动救援人员1600余人次,解决群众应急问题864件,组织各类应急宣传近万次,进一步增加了群众、中小学生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

(六)加强防汛、防范一氧化碳检查

一是狠抓隐患整改。按照“汛期不过、检查不停、整改不止”原则,抓好防汛防台风、防溺水检查。检查分单位自查、重点行业检查和防指综合检查三个层次开展,按照各级防指牵头抓总、分级分部门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全面摸排我市度汛隐患,目前检查工作正在进行,2023年,全市共派出检查组597个,查出问题隐患702个,完成整改602个。二是全面做好防汛、防溺水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全市1600名消防专业队员全时值守备战,全市322支救援队伍29163人随时待命,执勤车、无人机、对讲机、单兵等装备完好可用,确保遇有突发事件,迅速出动、有效处置。三是组织开展防范一氧化碳中毒暗访检查。制定下发《关于开展安全生产暗访检查的通知》,组成6个暗访检查组,对各区县(功能区)开展全覆盖式暗访检查,重点对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观看警示教育宣传片、发放一氧化碳明白纸、隐患排查整改等情况进行暗访检查,及时发现并有效消除隐患。累计派出暗访检查组17个,工作人员50人次,暗访检查乡村燃煤取暖家庭93户,发现问题17条;区县党政、部门领导亲自带队开展防范一氧化碳中毒督导检查,累计派出工作组1095个,工作人员3675人次,发现问题隐患2150条。

二、下步工作措施

一是市应急局(市地震局)将继续联合市青少年宫等部门单位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服务青少年职能,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不断提高青少年防震避险意识,增强自救自护能力。

二是市应急局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多种方式,进一步拓宽宣传渠道,以精细化、多样化、常态化举措推动防灾减灾工作落地落实,积极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人会应急的浓厚氛围,不断提高全社会、中小学生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三是加强应急疏散演练。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的通知》要求,中小学校每月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建议市教育局按照要求,指导学校通过实战型应急疏散演练,进一步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提高逃生自救能力。

市应急局将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加大对全市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学校安全主体责任落实等重点工作宣传力度,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持续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安全责任落实,持续强化应急知识科普、提升广大群众和师生安全素质,增强全社会安全意识和避险逃生能力。

 

淄博市应急管理局

2024423

背景及问题分析: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数据的对比我国安全事故伤亡率远远高于国外,主要原因在于公众普遍缺乏应急逃生自救知识和技能。在中小学体育课开展应急逃生自救技能学习与训练很有必要。 1.安全事故中公众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严重缺乏,自救互救能力急需提高。安全事故突然发生后,专业的救援人员通常不能立即到达现场,公众自救互救能力至关重要。具有自救互救能力的市民不但可以参与救援,还可以在现场紧急培训他人协助救援,最大限度降低安全生产事故死伤人数。资料显示在火灾事故中,重伤员中的70%、死亡者中80%,均是在恐慌逃生中吸入有毒有害浓烟导致中毒和窒息死亡,真正被烧死的比例极低。研究表明如果人们通过应急自救等安全教育和预防训练具备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可以避免事故中80%的意外伤害。 2.研究表明提高公众尤其是中小学学生的逃生自救能力是提高全民自救能力的关键。人们如何在事故中合理采取逃生自救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身安全和健康,已经成为世界公共安全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通过学校课程传授自救逃生技能是国际上的共识,因为对儿童的教育可以直接影响到父母乃至整个家庭,如果儿童通过学校教育掌握了逃生自救技能,相当于教会了整个家庭逃生自救技能,因此提高中小学学生的逃生自救能力是提高全民自救能力的关键。 3.目前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内容简单、形式单一,自救逃生技能训练不系统。通过走访调研发现,目前中小学安全教育都是以网络安全教育平台为主,偶尔开展以消防安全演练为主的安全教育,内容简单、形式单一。网络安全教育平台的安全知识问答大都是家长在完成,根本达不到安全教育的目的,而即使偶尔开展消防安全教育也是走过场,完全无法让人体会到真实火灾情况下的困境和恐慌,甚至无法培养安全意识,就更别提安全自救逃生技能。 建议: 1.将安全事故应急逃生自救技能融入中小学课程。 应急逃生自救技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要将安全事故应急逃生自救技能尽快纳入中小学的正式课程(即地方课程),或者纳入中小学体育课程,将应急逃生自救技能课融入体育教学符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也符合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能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使学生既锻炼了身体又掌握了技能,不仅对个人和家庭而言是受益终身,而且在关键时刻惠及他人、造福社会。 2.集中教研,确定基本应急逃生自救技能内容并开展师资培训。 安全事故应急逃生自救技能培训包括应急逃生理论知识教学、应急逃生自救技能训练、校园应急逃生演习活动、野外应急逃生实战演习等内容。比如上海中小学教育网为中小学学生整理了12项急救逃生攻略(地震逃生、火灾逃生、止血方法、外伤包扎、外伤治疗、中暑救治、扭伤判断与治疗、打包方法、行进方法、方向识别、营地选择、中小学生必备的心理情感等),可组织教研和演练,必要时需要为中小学提供设施设备保障。 3.充分利用我市现有应急安全体验场馆,对中小学生开展具备应急逃生实景模拟演练 。 利用现有应急安全体验场馆资源、人防设施、 数字多媒体、仿真VR等高科技技术模拟事故现场,通过火灾逃生模拟训练、家居安全实景训练、自然灾害安全模拟等多种安全实景模拟体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在各种紧急状况下怎样自我逃生、自我救护,掌握正确的安全技能,利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月、新学期开学前后、新生军训等时段组织学生进行安全行为习惯训练,逐步掌握应急逃生自救实战技能,建设幸福、安全、健康的活力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