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智能化应用提升危险化学品管理水平的提案办理答复
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
1303051
建议人: 王衍军
主办单位: 淄博市应急管理局
答复时间: 2024-07-02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王衍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智能化应用提升危险化学品管理水平的提案》收悉。淄博市应急管理局领导高度重视,迅速安排专人针对提案内容逐项开展调研工作,现答复如下:

淄博市应急管理局始终把危险化学品安全摆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位置,坚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深度融合,不断动危化品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在全市层面搭建起“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技术体系和应用生态系统,危化品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感知评估、监测预警和响应处置能力得到了一定提升

一是加快系统建设。根据《“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试点建设方案》、《关于印发<全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方案(2021-2022年)>的通知》(鲁应急字〔2021〕107号)要求,我市按照“管控风险、急用先行、成熟一批、推广一批”的原则,积极推动危险化学品企业建设应用重预防机制信息化数字化管控系统、特殊作业建设应用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和视频监控、人员自动定位系统、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等信息化技术,强化对事故易发多发部位和环节的监测预警、信息化管控,坚决遏制各类事故发生。

二是强化预警监测。以重大危险源企业实时监测数据和视频监控数据为基础,依托危险化学品登记综合服务系统、危险化学品GIS应用系统等基础数据,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对接入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的重大危险源企业实施动态预警、风险分布、在线巡查、安全承诺等功能,为综合分析、风险防范、风险态势动态研判、事故应急提供支持。截至目前,全市重大危险源企业已接入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实现了重大危险源点位温度、压力、液位及有毒、可燃气体等重要指标实时动态监测

三是拓展应用场景。根据山东省《全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信息化推广应用工作方案》,全市范围内筛选确定15家企业试点推广工艺生产报警优化管理、自动化过程控制优化、设备完整性管理与预测性维修、安全教育培训管理、承包商管理等信息化技术,强化对事故易发多发部位和环节的监测预警,加强对企业过程安全管理的信息化管控,进一步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

四是推动装卸提升依据省政府安委会《山东省可燃液体、液化烃及液化毒性气体汽车装卸设施安全改造指南》,对所有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经营(带有储存设施)企业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化工生产企业、化学制药企业装卸设施重新摸排督促企业按照最新标准实施安全改造,提高本质安全水平。目前,淄博市应急管理局正在组织落实,通过进一步改造提升,危险化学品装卸车得到智能化提升从而进一步降低操作风险。

下一步,市应急管理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按照危化品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要求及本质安全提升工作安排,着力提升企业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健康权益,为保障全市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提供支撑。

 

淄博市应急管理局

2024年72

背景及问题分析: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经营、使用的安全管理一直是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存在易燃易爆、腐蚀、污染毒害等特性,在全流程安全管理过程中均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如果管控不力,极易发生泄漏、燃烧、爆炸和中毒事故,造成环境污染甚至人员伤亡。淄博市现有大中型危险化学品企业近80家,小微企业200多家。近年来,危险化学品着火、爆炸、泄漏事故偶有发生,而我市特别是临淄区已经成为危险化学品储存、运输和交易的集散地,安全风险较高。目前大多数生产、储存(带有储存设施)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化工企业,为了满足生产、经营和管理需求,形成了集中连片生产的模式,物料产品多为上下游互供,公用辅助工程大多依托于某个大中型企业的区域布局,这种“集中连片区”运作模式,一般采用“管输”方式实现物料互供。在此种布局下,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极易造成企业间互相影响,进而形成多米诺效应,衍生新的事故,造成更大的损失。与此同时,在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环节,汽车运输凭借其灵活性、便捷性、高效性、适用性等优势,已成为危险化学品的主要运输形式,每天有数千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行使在全市各个道路上,这些在公路上移动的“定时炸弹”增加了安全管理上的难度和事故风险。鉴于以上背景现状,我市亟需充分利用好科技化、智能化监管手段,系统评估、排查、管控危险化学品全流程管理风险,运用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安全风险管控现代化,切实增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综合管理能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二、存在问题1. 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目前我市小型化工企业占化工企业总数的80%以上,总体来看,这些小型化工企业安全保障能力不足,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多数生产设施简陋、工艺技术装备落后,管理手段不足,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高,安全投入不到位,安全科技水平不高,防风险能力偏低。推广应用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系统、特殊作业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系统、人员定位系统、智能监控系统、AI智能识别系统等力度不够。2. 信息化监管手段不足。我市多数化工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高,信息化监控、监管系统建设滞后,对运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手段加强对危险化学品企业监管不够,对相关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等信息无法做到全面掌握、有效管控。3. 危险化学品运输和装卸风险较大。每天有数千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行驶在城市道路,并且在逐年增多,其中多数是外地车辆,这些车辆呈现出流动性强、临时作业多、人员意识不高、挂靠现象普遍等特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风险较大,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管理已成为监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在危险化学品装卸环节,因司乘人员流动性大,部分人员操作能力不足、安全意识差,安全风险较高。因目前危险化学品装卸车自动化程度低,多数还是人工操作,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状态已经成为导致事故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 建议:对于以上问题,建议我市进行深入分析研判,坚持严格监管执法与强化信息技术支撑并重,不断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机制,强化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等各环节监督管管控,全面提升我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水平。1. 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建议政府发力,重点关注,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预警平台和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信息监管系统建设,强化重大危险源风险分级管控和动态监测预警,加强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和监控,实现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全过程、全链条的实时、动态、持续管理,做到来源可循、去向可溯、状态可控、责任可究、事故可防。2. 加强智能化科技应用。建议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加大对生产过程技术创新的科技研发投入,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过程监控领域的优势,以促进生产装备运维与风险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提升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全过程安全水平,其中要重点帮扶小微企业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避免木桶效应。3. 强化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管理。建议运用智能化手段,加强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可通过数字建模,以可视化和虚拟现实的形式呈现整个车辆状态,将进入指定区域的装卸车量、人员进行定位,并将车辆视频图像等数据接入数字孪生系统平台,实现运输作业过程的全流程三维可视化集中统一管控,降低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风险。4. 加强危险化学品装卸车智能化应用。以减少人员与危险化学品接触,降低操作风险为原则,建议在危险化学品装卸车环节,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装备,以机械化生产替换人工作业,以自动化控制减少人为操作,以智能化技术实现现场无人,消除人员在危险环境中暴露和人为误操作带来的安全风险。可推行自动化装车鹤管等辅助手段和“八联锁”装车保护等监管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