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我市化工行业安全管理水平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案办理答复
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
1303331
建议人: 潘乐园
主办单位: 淄博市应急管理局
答复时间: 2024-03-20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潘乐园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我市化工行业安全管理水平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是化工产业安全发展格局优化提速增效。我市已制定印发工业领域“十四五”规划。指导全市6个化工园区编制完成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山东省化工行业投资项目管理规定(试行)》,严把项目准入。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淘汰落后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目录(第一批)》及我市《关于加强“两高”项目管理的通知》,严控新增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等高风险项目的备案审批。明确对淘汰类危险化学品生产项目和“两高”化工项目,不予立项审批。2023年我市举办化工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淄博论坛,组织33家先进企业参加全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优秀成果暨新技术新装备推广观摩活动,着力推动建设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3大产业板块,聚烯烃、聚氨酯、氟硅材料、工程塑料4大产业集群的产业格局。

二是化工园区安全整治提升成效明显。继续完善园区公共基础设施,加快智慧园区建设,共完成22项提升改造计划,全市6家化工产业园已完成封闭化管理和智能化管控平台初步建设,并制定封闭化管理提升方案,力争在2024年年底前全面实现封闭化管理,建成涵盖安全基础管理、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双重预防机制、特殊作业管理、封闭化管理和敏捷应急等基本功能的智能化管控平台。持续降低园区风险等级。我市沂源化工产业园、桓台马桥化工产业园和高青化工产业园3个园区经省专班组织专家评估复核,已达到较低安全风险等级(D级),加上此前已评估为较低安全风险等级(D级)的东岳氟硅材料产业园,目前已有4个化工园区达到较低安全风险等级(D级)。2024年,我市将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深入开展全省化工园区安全整改提升工作的通知》要求,督促化工园区制定“一园一策”整改方案,及时掌握园区整治提升进展,确保于年底前经复核评估全部达到D级。

三是“三化”改造实现企业智治。为提升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提高风险监测预警能力,我市多措并举推进企业“三化”建设,举办省、市级现场观摩活动,组织开展4次专题视频培训会,邀请安工院专家开展8次现场讲座,约谈企业近百家,解决300多项难题。目前,全市信息化智能监控系统实现“应建尽建、应接尽接”,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和特殊作业全过程监控系统、人员自动定位系统建设接入率100%;重大危险源企业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系统数据优良率保持在100%;对涉及5种高危工艺的83套装置实施全流程自动化改造,改造完成率61%,103套爆炸风险化工装置及设施改造完成率91%,其中涉及分解爆炸特性物质的8套装置已全部改造完成;全市危化品企业生产过程中危险场所现场无人作业场景超过90%

四是完善安全生产执法机制。出台安全生产21条举措。市安办印发《市委会安全生产21条举措》,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源头管控、隐患查改、执法重罚、固本强基、智慧监管、问责追究七个方面21条举措进行系统梳理并细化具化责任化,建立完善机制制度并严格落实,进一步压紧压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建立“1+2+N”联合执法检查新模式。“1”是确定一家有行业代表性的受检企业。“2”是两支专业执法力量,一支是由2-3名执法人员组成的市应急局执法检查组(一个执法监察室),另一支是由2-3名懂设备、工艺、仪表等具有专业特长的安全生产专家组成的执法检查专家组。“N”是3家以上同行业领域企业安全负责人组成联合检查组三个检查组同时对受检企业进行全面的安全生产检查。搭建执法、专家、企业三者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让企业全面认可和理解安全生产执法工作,推动政府监管、专家指导与企业自治有效结合,有效地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成为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赋能助力的具体实践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统筹全局,持续推进危化品领域各项整治行动。聚焦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置等全生命周期中最关键问题和最薄弱环节,强化协同推进、明确工作目标,推动危化品领域各项整治行动落到实处。

二是标准化、数字化赋能,持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一方面持续推进危险化学品企业生产、储存、使用环节的全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危化品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隐患排查治理能力,以点促面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另一方面完善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监管模式,综合运用重点监管、约谈、停产整顿等措施,督促企业积极主动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三是严查严打,持续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坚持“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聚焦重点工作、重点环节,不断加大执法力度、深度,持续保持“打非治违”的高压态势,形成执法真威慑。

 

淄博市应急管理局

2024年3月20日

一、背景及问题分析。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既关乎经济发展和社会就业,也和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度相关。但化工生产过程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和工艺流程,对温度、压力、物料配比等工艺条件要求极高。同时生产过程中还会涉及到大量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危险化学品,一旦管理不善或操作失误,就会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给人民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2011年以来,我省共发生6起化工重大事故,占同期全国化工重大及以上事故总量的43%。2023年“五一”期间,接连发生峻辰新材料有限公司“4˙29”火灾和鲁西双氧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5˙1”重大爆炸着火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始终是社会关注的重点。 二、我市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目前全市化工生产企业500余家,从业人员近7万人,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化工企业营业收入突破3600亿元,占全市工业的57%。调研发现,我市化工规划布局不合理、本质安全水平不高、安全技术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地方和部门安全发展理念树得不牢、责任落实不到位,特别是有的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企业负责人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管理能力不足,企业从业人员特别是一线操作人员安全技能水平不高,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基础较为脆弱。 加快实现构建绿色高端的先进化工产业体系,提高化工行业的整体水平,不断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走出一条化工高质量发展之路。真正实现化工行业的本质安全,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建议。加强化工产业规划引导。一要控制增量:依据《危险化学品生产建设项目安全风险防控指南(试行)》、《山东省化工行业投资项目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明确安全生产条件,提高安全准入门槛。严格化工建设项目安全审批,强化化工项目源头安全管控。二要优化总量:按照国家、省有关部门制定的淘汰落后化工技术和装备目录,分期分批淘汰一批安全管理水平低下、工艺技术落后、不符合规划要求的企业。落实省高端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着力聚焦全市化工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积极拓展精细化工产品体系,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定制服务能力,对标国内外先进化工园区和产业集群,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减少链条终端危险物质存量,推进化工产品向功能化、高附加值化发展,推动化工企业向专业化、精细化发展。(二)积极推进企业安全技术改造。支持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实施信息化、智能化、全流程改造提升,鼓励化工企业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对生产、储存、装卸、运输、使用等各个环节,全面实行在线监控,用信息化手段管控风险、防范事故、保障安全。比如:东岳集团于2013年开展对标台塑学习,全面实施生产系统信息化、自动化改造提升工程,打通了生产和管理智能化、信息化的脉络,被评为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鼓励企业配齐智能机器人巡检、智能视频监控、在线检测监控等先进装备,加快淘汰落后工艺和超期服役老旧设备,最大限度提升高危作业环境无人化巡检操作水平。(三)切实提高安全生产执法检查的精准度和力度。一方面从每一起事故的教训我们可以看出,事故的发生与违章作业、责任不到位、员工安全意识不高、现场管理有漏洞,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监管不到位,工作放任自流都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因此企业需要对排查发现的每一个风险点都要高度重视、认真整治,逐一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标准、整改时限,强化闭环管理,真正整改到位。另一方面执法部门要切实提高隐患排查整改力度。要把“严”的要求贯穿始终,及时发现并严肃查处企业违法违规问题,督促企业坚决进行整改,确保整改措施到位,整改标准明确,整改时限合理。严禁以罚代管、罚而不管的现象,不能仅仅停留在罚款层面,而应该深入了解问题根源,帮助企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确保生产安全。对排查整治不力导致重大事故隐患依然存在或发生事故的,要依法对企业和企业主要负责人实行“一案双罚”;涉嫌犯罪的,要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四)提高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重视程度。积极组织企业对照《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全员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健全内部考核奖惩机制,严格岗位责任制监督检查,明确标准、方法和奖惩措施,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打通责任落实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