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县2013年安全监管特色工作 | |||
|
|||
|
|||
张店区安监局:创新安全监管模式,夯实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一是实行“安全生产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在培训法律法规以外,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专业性培训,今年初步选定“装卸车”、“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危险作业”专项业务培训。二是率先推行应用“危险与可控性”分析法。创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模式,聘请安科院专家授课,选定3-5家企业筹备推广“危险与可控性”分析法(即:hazop分析法,目前国内仅有几家国企实行,我省还未推行)。三是实行安全薄弱企业帮包机制。上半年组织企业到齐鲁石化等驻地企业进行学习交流,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同时深化企业负责人体验式检查模式,对安全管理混乱差的企业进行结对帮扶,选定相对安全管理好的企业定期上门服务,同时指定科室负责人员跟踪督导。四是实行危化品企业末位淘汰机制。深化企业分级监管模式,按照评定标准,定期综合执法科室和镇办对企业执法监察的结果,对落后企业予以关停。 淄川区安监局:深入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一是创新推行企业隐患公示制度。通过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安全会议等方式,将各级检查和企业自查出的隐患概况、整改措施、整改期限、责任领导、责任人、整改工作进展、隐患消除情况等内容全部公示,确保各类隐患及时整改到位。二是持续不断地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从6月初至9月底,全面部署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共组织检查组422个,检查人员5212人次,监督检查企事业单位和场所3774家,责令改正、限期整改、停止违法行为2352起,责令停产、停业、停止建设39家,关闭非法违法企业13家。三是扎实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先后组织检查组1338个,组织检查人员9609人,打击非法违法、治理纠正违规违章行为10575起,责令停产整顿231家,关闭非法企业30家。四是迅速组织涉氨企业和油气输送管道专项整治。制定实施了全区涉氨企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油气长输管道、燃气输送管道、加油站、加气站等方面的安全检查工作方案,对全区涉氨企业开展全面摸底排查,对3条油气长输管道、5家燃气企业、44家加油站、4家加气站开展了全面细致地安全检查。 博山区安监局:一是重视执法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执法质量。为充分发挥各执法人员的专业能力,按照执法人员不同的专业,组成了二个监察中队,并为各监察中队划分了不同的监察范围,做到监察企业时不说外行话,及时发现并指出问题,充分发挥了执法人员的专业特长,也着重解决了企业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执法的效率和质量。二是强化执法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整体业务素质。依托市法制办、市安监局及相关中介机构,不定期组织执法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培训和业务知识培训,使安监执法人员每年的再培训时间均达到了40课时以上;及时更新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由专人负责关注法律的更新,并及时传达到各执法人员,督促执法人员自学并对执法人员的掌握程度进行考试考核;组织开展专业知识学习,采取自学和培训多种方式。在进行自学安全技术规范和安全专业知识的同时,依托市、区两级专家库,定期邀请安全生产专家到我局进行专业知识培训,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方式,不断的提高了执法人员专业技能。 临淄区安监局: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推动安全生产科学发展。一是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实行领导分级督查机制,每月随机抽查各镇(街道)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情况,定期进行排名、通报,已督查企业508家次,查出并整改事故隐患5267处。二是以科技手段促进安全生产。全区危险化学品企业远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进一步巩固提升,高清晰视频监控实现全覆盖,报警系统和重点设备设施管理、使用、维护等基层基础建设逐步加强。地下矿山“六大系统”全部建设完成并通过验收。露天矿山实现机械化铲装、液压锤二次破碎、专业爆破队伍爆破。监控系统、无线通讯系统、面部识别仪等先进设施在高危行业全面应用。 周村区安监局: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一是进一步加强防控体系建设。10家危化品、非煤矿山企业重点部位安装了面部识别仪,保证了领导带班制度的有效落实。完成了7家危化品企业自动化控制及安全联锁技术改造和4家非煤矿山企业的调度室标准化、安全避险六大系统、雨量监测系统建设,有效提升了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应急中心全年共网上抽查企业自查上报情况1115家次,切实提高了监管效能。建立了由18名安全专家组成的应急救援预案评审专家库。对危化品企业进行应急管理隐患大排查,在非煤矿山、危化品、烟花爆竹等行业领域开展应对突发事件、抵御自然灾害实战演练70余次,有效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二是进一步规范安全标准化建设。专门制作印发了《开展标准化工作明白纸》,在推进全区企业标准化达标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已有58家企业达到三级安全标准化,3家企业达到二级安全标准化。通过采取培植树立典型企业的方式,以点带面,有力推动了全区职业卫生基础建设工作。 桓台县安监局:多措并举强化基层基础安全。一是责任落实更趋到位。投入25万元,在《桓台大众》、桓台电视台、《鲁中晨报》(桓台版)等各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力推主体责任落实;对220家重点企业主体责任落实进行专项督查,组织337家重点工业企业签订《安全生产告知承诺书》;对1051名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主体责任知识考核;层层落实责任制、《安全生产军令状》,镇、村设置706名安全监督员,实行网格化安全监管。二是隐患排查更趋全覆盖。累计投入100余万元,组织专家检查企业228家次,查出隐患2901条,分别比上年增长225%、188%,并对查出的隐患全部进行跟踪督办,整改2844条。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要求,组织各镇办、各专业安委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16512条(处)。三是基层基础更趋牢固。建成安全文化示范街16条、示范企业62家,每天在县内媒体进行安全宣传,并发放安全明白纸、《致重点企业主要负责人一封信》、《致学生家长一封信》等20余万份,宣传费用35万元之多。 高青县安监局:安监局《安全之窗》节目受欢迎。为进一步加大安全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高青县安监局积极拓宽安全宣传渠道,充分发挥新闻广播覆盖广、听众多的宣传优势,与县广播电台合办了《安全之窗》专题节目。节目以“安全生产”为主线,设有安全快讯、安全警钟、安全在线、安全课堂等栏目,内容有新闻报道、评论、解析、讲座等形式。节目每两周播出一期,每期约10分钟,周日早晨6点35分首播,周日晚7点35分重播、周一早晨6点35分重播两次。节目自开播以来,已播出13期,共播发安全生产信息20条、安全评论10篇、安全管理法律法规5部和部分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安全知识等,深受群众欢迎。节目的播出,提高了群众的安全意识,增进了群众对安监工作的支持,有力地促进了该县安监工作的顺利开展。 沂源县安监局:一是承上启下紧抓涉氨冷库专项治理。首先抓基础。经摸底排查,全县共有冷库313家,其中,液氨制冷203家,氟利昂制冷110家。各镇分别与冷库业主签订了安全承诺书,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其次抓培训。制定了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召开专题培训会,共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200余人,讲解涉氨制冷企业安全管理和技术知识。再次抓执法。聘请安全专家对未参加培训的18家企业进行重点检查,重点检查简易升降机、电力线路、货架、员工持证上岗、人员安全培训、特种设备安全设施的配备、应急救援等,共排查安全隐患90余处。二是结合地区特点,开展网套生产企业专项检查。全县共有14家网套生产企业,14家网套生产企业均已办理“三同时”验收手续,13家办理了工商营业执照。针对全县实际情况,从1月份开始开展了网套生产企业专项检查,对4个镇14家网套生产企业进行了检查。经检查发现一些企业电力设施不防爆,生产、经营与居住在一起的“三合一”建筑,生产过程中遮挡门窗,不常开排风扇,消防设施配备不足,人员没有经过安全培训没持证上岗,警示标志不明显,网套生产企业与供应丁烷企业没有签订安全合同,制定了应急救援预案没备案也未演练等安全隐患74处。针对存在的隐患,检查人员一一提出了整改要求,下达了责令改正指令书,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 高新区安监局: 出台政策加快鲁中危化品、化工品交易市场建设。建立鲁中危险化学品、化工品交易市场是公共安全及安全监管的需要、行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市场规范的需要,有利于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实现楼宇经济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促使市场商业运营的规范管理。高新区依托现有化工优势产业基础,通过该市场的建立,串联起众多危化品经营企业,以最优惠条件吸引城市周边危化品企业入驻,促进危化品行业的快速壮大。高新区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目的就是支持和鼓励危化品经营企业以及其他行业企业入驻市场,让更多的企业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助推企业做强做大,促进该市场成为鲁中地区最大的危化品采购平台和交易平台,辐射鲁中地区批零专业的危险化学品交易市场。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