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市应急局2020年度工作重点
索引号: 11370300MB2856822A/2020-None 文号:
发文日期: 2020-01-17 发布机构: 淄博市应急管理局

市应急局2020年度工作重点

发布日期:2020-01-17
  • 字号:
  • |
  • 打印

2020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总体思路目标是:坚持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以创建全国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为主线,认真贯彻“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牢固树立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安全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坚持“有解”思维,强化担当作为,全力防范化解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重大风险,巩固提升安全生产基本盘基本面,全面提高事故灾害应急响应和救援处置能力,努力减少一般事故、控制较大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确保生产安全、防汛抗旱防台风安全、防火安全、自然灾害安全,切实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为淄博凤凰涅槃、加速崛起提供坚强保障。

(一)巩固提升安全生产基本盘基本面

1.夯实安全生产责任链条。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监管措施办法,压紧压实党政领导责任、属地管理责任、综合监督责任和负有监管职责部门“三个必须”监管责任、相关部门支持保障责任以及企业“五个到位”主体责任,构建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2.深化安全隐患专项治理。坚持问题导向,盯紧危化品、非煤矿山、建筑施工、道路交通、交通运输、涉爆粉尘、涉氨制冷、化工、冶金、建材等重点行业领域,深入开展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和综合治理,从细从实彻查严整安全隐患问题,着力解决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普遍性问题,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3.强化重点环节安全管控。突出加强企业重大危险源、存储罐区、生产装置、输送管线等重点部位和动火、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环节安全管控,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完善措施,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深化“3人以上岗位”专项整治,对危化品企业装置区“问诊把脉”,实行动态管理,通过“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管控措施限人”消除3人以上岗位。

4.严格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坚持“凡检查必执法、凡违法必处罚、凡处罚必到位”,实行一企业一方案精准执法和聘请专家参与执法,推行市区县协同执法和“查处一个企业规范一个行业”延伸执法,深入开展专项执法、集中执法和随机抽查执法,倒逼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5.统筹城市和园区安全发展。建立城市安全发展风险管控机制,加强城市交通、供水、排水防涝、供热、供气和污水、污泥、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统筹城市安全发展水平提升。依托市应急指挥中心,建立城市安全风险信息管理平台,提高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管控处置能力,全力打造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推进形成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

6.提高许可审批服务效能。聚力“一次办好”审批制度改革,坚持严格审批、规范审批与热情服务、高效审批相统一,着眼流程再造,完善“一次办好”长效机制,深化容缺受理、告知承诺、“不见面”审批,实行全日程和延时服务,审批工作时间延伸到8小时之外和节假日、双休日。完善重大项目审批服务机制,建立县级领导干部担任重大项目联络员制度,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企业安全发展

7.强化安全宣传培训教育。组织开展全员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大学习、大培训、大考试”专项行动,深化“学规、懂规、践规”活动,扎实推进企业“合格人员”上岗和化工企业车间主任、关键工艺岗位人员技能培训。加强非煤矿山、危化品等企业实操基地建设,强化重点岗位、关键环节、一线员工安全培训。

8.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加快安全生产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应用,构建全覆盖的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管理体系,实现跨部门、跨地区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提升重大危险源监测、隐患排查、风险管控、应急处置、隐患整改等预警监控能力。

(二)筑牢夯实防灾减灾救灾基础工作

1.完善自然灾害会商机制加强灾害风险形势综合研判,定期组织相关部门会商研判灾害风险,重点时段专题会商,提出防范意见,通报相关部门并督促落实防范措施。

2.健全灾害预警预报机制。加强与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协作,合力做好重点林区森林火险等级、台风等极端天气和汛情旱情、地质灾害、地震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报预警监测信息,提前落实应急响应措施。

3.加强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摸清全市重大自然灾害风险底数,建立数据库并实施动态管控,推进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建设。

4.加强防汛抗旱和森林防灭火管理。建立健全防汛抗旱和森林防灭火工作机制,督促相关部门单位严格落实防汛抗旱和森林防火责任制,压紧压实防汛抗旱和森林防火责任。加强森林防火指导监督,积极推进水利工程、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加强重点时期水情、旱情和火情的调度监控,及时有效应对各类自然灾害。

5.加强救灾物资保障。加快推进应急物资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建立信息共享物资储备信息化体系,实现集采购、管理、调拨、运输一体的信息化应用。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公益等方式,完善救灾物资社会化保障政策和政府补贴、支付机制。积极推进物资保障社会化服务,建立应急物资跨区域、跨部门共用共享机制,构建多元化物资保障体系。

6.加强灾害救助工作。完善灾害救助工作机制,及时按规定下拨救灾资金、调拨救灾物资严格灾害救助资金管理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受灾群众得到基本生活救助。扎实做好灾害民生保险工作,提升灾害救助质量。

(三)规范加强应急管理基层基础建设

1.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整合资源力量,调整充实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及其相关专业委员会、防震减灾委员会、防汛抗旱指挥部、防灭火指挥部,切实发挥综合协调和牵头抓总作用。建立健全协助党委政府应急处置机制、部门应急联动机制、应急部门内部融合运转机制和军地协作机制,构建“大应急”体系

2.健全应急指挥中心功能。加强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运用信息技术,立足综合运转枢纽、综合指挥保障、信息共享等功能,统筹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地震监测等,建设现代化应急救援指挥体系。

3.加强应急预案动态管理。编制全市总体应急预案和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等应急预案,督促指导部门、区县编制相应应急预案并组织开展演练,建立全市应急预案信息库,实现对各类预案的动态管理。组织开展全市大型综合性应急实战演练和专项演练,磨合队伍,锻炼能力,积累经验,提高应急实战水平。

4.强化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整合优化现有专业救援力量,扩展增强对森林火灾、洪涝灾害、地震灾害的应急处突能力督促高危企业单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救援费用补偿和奖励激励机制。加强镇办应急管理队伍建设提升基层防抗救应急能力。

5.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建设。配备移动通讯指挥车、大功率抢险排涝车、运兵车、保障车等救援车辆和无人机、单兵等应急救援装备提升应急救援装备水平推进直升机停机坪建设,提高高空救援能力。

6.严格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完善应急值守和信息报告制度,坚持“1+5+N”综合值班备勤模式,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到岗带班、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制度,强化应急值班值守。严格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确保一旦发生险情第一时间响应和处置,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