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淄博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索引号: 11370300MB2856822A/2023-5420347 文号:
发文日期: 2023-08-28 发布机构: 淄博市应急管理局

淄博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发布日期:2023-08-28
  • 字号:
  • |
  • 打印

2021年,《淄博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颁布实行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单位围绕建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应急管理体系总体要求,坚持目标导向、任务导向、工程导向,突出重点,明确责任,分类推进,持续推动各项规划任务有序推进,规划工程有序建设,按期完成。目前,规划2022年完成的各项指标基本实现,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进展顺利。

一、规划实施总体进展情况

(一)主要目标指标进展

1.指标“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市 GDP 比例控制在1%以内”完成情况:已完成

2020年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市 GDP0.13%,2021年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51.2万元,2022年未接到自然灾害灾情报告,近三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市 GDP 比例均未超过1%。

2.指标“市、区县应急指挥中心达标运行”完成情况:已完成

市及11个区县(功能区)已全面建成应急指挥中心,并纳入国家和省统一信息平台,正常运行。各区县应急指挥中心均达到指挥中心建设二级标准。其中,张店区、淄川区、博山区、高青县、沂源县到达一级标准。

3.指标“完成全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各项调查工作”完成情况:已完成

2020年9月,市政府印发《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成立“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按照“全市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开展全市综合风险普查,先后组织1万余人参与,获取各类普查要素数据350多万条。2023年1月13日,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了验收。

4.指标“建成应急物资信息化管理系统”完成情况:已完成

依托国家和省应急物资信息化管理系统,整合汇聚各级各部门(单位)物资装备信息,形成我市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部门联动、上下联通的共建共享应急资源管理信息化平台。

5.指标“完成应急物资管理框架搭建,应急物资采购、储备、调运全过程管理水平和能力明显提升”完成情况:已完成

制定出台《淄博市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应急物资管理办法》《淄博市市级应急物资调拨程序》《淄博市市级医药储备管理办法(试行)》《淄博市市级救灾物资回收暂行办法》,形成救灾物资采购、储备、调拨、配送、使用、回收等全过程闭环管理。组织各区县、各相关部门开展了救灾和物资保障管理系统演练,应急物资采购、储备、调运全过程管理水平和能力明显提升。

6.指标“市、区县综合和专业应急指挥平台和现场移动指挥平台全面建成,应急信息一体化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形成科学高效的7×24小时的应急指挥保障体系”完成情况:已完成

2022年,购买了一台移动指挥车,2023年3月,全市智慧应急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作为市、区县共享共用的综合性应急指挥平台,重点突出防汛抗旱、极端天气、森林防火等自然灾害的专业性应急处置能力,建立了市、区县和镇办三级应急值班值守制度,应急信息一体化建设,7×24小时应急指挥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7.指标“基本形成‘智慧应急’的‘两中心、五体系’架构”完成情况:已完成

2023年3月,印发《淄博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加快推进智慧应急平台推广应急工作的通知》(淄应急函〔202310号),智慧应急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对防汛应急专题系统、森防应急专题系统、应急业务管理系统进行全面应用,市建综合性和专业性应急指挥平台已基本建成,基本形成“智慧应急”的“两中心、五体系”架构。

8.指标“组建2支交通工程抢险救援队伍和2支综合应急保障车队,阻断道路24小时内应急抢通能力明显增强”完成情况:已完成

在临淄区建立了南北2支应急救援队伍(齐鲁物流公司和荣轩物流公司应急抢险救援队);依托社会化招标的公路养护公司,建立了非专业的公路抢险救灾队伍共计8支,高青、桓台、张店、淄川、临淄、周村、博山、沂源各1支应急队伍。

9.指标“完成16处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2处地质灾害避险移民搬迁工程”完成情况:已完成

全市共查明地质灾害隐患121处,已完成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的共23处。

10.指标“基本实现有森林防灭火任务区县森林消防队伍全覆盖,打造市、区县建成区5分钟灭火救援圈”完成情况:已完成

在全省率先配齐配强9支共430名的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其中,市大队所辖的三个中队布设在任务较重的淄川区、博山区和沂源县,确保及时有效处置各类火情。

11.指标“完成全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评估与区划、普查工作总结和成果应用”完成情况:已完成

坚持“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在全省率先组织完成了11个区县、市直重点行业部门横向和纵向数据汇交任务,并建成淄博市“一单一库一系统”,分级分类建立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清单,建立市级普查基础数据库和普查数据成果应用管理系统,推进普查成果应用。

12.指标“亿元 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011以内”完成情况:未完成

自2020年以来,我市各类事故逐年下降,但2022年亿元 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15,未完成规划任务。

13.指标“2021年年底前各级消防救援队伍完成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优化调整化工园区全部建立规范的应急救援队伍”完成情况:已完成

截止目前,在现有消防救援站编制员额总盘子内,全市共设置11个中心站、36个卫星站,着力构建力量全覆盖、资源大整合、人员深优化的布防标准体系。6个化工园区全部设立特勤站,救援人员163人,提升了重点区域应急救援能力

14.指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完成情况:已完成

根据国家和省、市统一部署,突出“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这一重点,坚持全领域、全覆盖,深入开展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排查整改了大量问题隐患,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由2020年的228起、99人,下降到2022年的149起、70人,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5.指标“危化品企业危险工艺装置全面实施自动化控制,城镇密集区中小型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完成搬迁改造任务”完成情况:已完成

截止目前,全市已完成70家危化品企业危险工艺装置自动化改造。城镇密集区内未发现需要搬迁的中小型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

16.指标“全市煤矿全部实现采掘工作面综合机械化和开采智能化。高危固定岗位实现无人值守和远程监控”完成情况:已完成

我市原有2家煤矿,目前已处于关闭状态。

17.指标“推进安全智慧矿山建设,市、区县和企业实现重大安全风险在线监测预警信息数据共享”完成情况:已完成

目前,全市39家具备条件的非煤矿山企业已纳入山东省非煤矿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了数据查询、全员风险防控等功能。

18.指标“鲁中安全科技产业孵化器项目建设初具规模”完成情况:已完成

目前,齐鲁应急产业园开工建设面积5.8万平方米,园区已入驻中国环科院超级监测站和鲁中安全生产考试中心、淄博中安教育培训学校3家单位。

19.指标“基本实现各类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和安全标准化一体建设运行”完成情况:已完成

目前,全市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和工贸行业3034家标准化达标企业,已实现双重预防体系和安全标准化一体建设,一体运行。

20.指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患收治率和治愈率明显提高,感病率和病亡率大幅降低”完成情况:已完成

自2022年3月份以来,通过新建方舱、改扩建原有隔离点等方式,不断增加全市隔离资源储备,隔离房间数达到了28992间。在疫情高发期,全市隔离房间共承接93538人,还完成其他地市4665人的隔离支援任务,医疗救治能力全面提升。除新冠以外,没有发生其他突发公卫事件。

21.指标“紧急救援网络基本完善,实现重大灾害事故2小时紧急医学救援”完成情况:已完成

近两年,全市未发生各类重大灾害事故。

22.指标“设立1所达到三级标准的市级传染病医院”完成情况:已完成

淄博市传染病医院达到三级标准,区县级疾控中心全部建成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全部具备核酸检测能力。

23.指标“每个区县设置1处符合标准的集中隔离备用场所,储备房间不少于400个”完成情况:已完成

通过新建方舱、改扩建原有隔离点等方式,不断增加全市隔离资源储备,每个区县至少设置了1处符合标准的集中隔离备用场所,隔离房间数达到了28992间。

24.指标:“大规模群体性聚集事件有效处置率达100%”完成情况:已完成

自去年以来,我市未发生大规模群体性聚集事件。

(二)重大战略任务进展

1.完善应急管理指挥体系方面。研究制定了《市安委会安全生产21条举措》《淄博市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分工》《淄博市安全生产述职报告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措施,增设安全生产巡查督查科,建立了每季度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风险会商研判机制,县级干部常态化带队督导检查工作机制,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完善。

2.完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方面。先后组织开展了“防风险、除隐患、保安全、迎二十大”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和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着力在重点行业领域排查整治各类风险隐患。加强非生产类伤亡事故防范工作,开展了沼气、畜禽厂、农田机井等安全整治和防溺水治理。36.2万农村非集中供暖用户,安装了一氧化碳报警器增强事故防范能力。组织各行业领域的991名工作人员,对1069家危险化学品、矿山、建筑施工等重点企业实施了驻点监管,按照“四个必到”现场的要求,强化对企业特殊作业的现场监督,不断推动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关口前移。

3.完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方面。高标准组织完成全市综合风险普查调查,从会商内容、会商形式、会商程序、工作要求等方面,修订完善自然灾害灾情会商制度,坚持平时每季、汛期每月,组织市有关部门单位按照年度、季度和重要时间节点开展自然灾害风险形势会商,印发自然灾害风险形势会商报告。发挥灾害民生综合保险作用,有效整合多方资源,减少恶性竞争,提升保障能力。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灾害民生综合保险承保年度,累计为434.49万人提供风险保障21.22亿元,保费收入1.18亿元。

4.完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方面。以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为主线,以提高应急救援能力为牵引,持续加强国家、地方和社会三方面应急救援力量,全面推进应急救援能力现代化。采取“政府+企业”联合组建模式,及时组建淄博市非煤矿山专业应急救援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配备队员31名,投入830余万元购置了车辆装备器材,每年财政拨款418.08万元用于运行保障经费。依托齐翔腾达、金诚石化等企业,在临淄区和桓台县建设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在桓台县和高青县建设防汛抢险应急救援队,在博山区、淄川区和沂源县建设森林防灭火应急救援队,在淄川区、周村区、临淄区建设矿山及地震应急救援队。按照每个区县建设1处的原则,积极推进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市中心医院停机坪、玉黛湖通航保障中心、周村区航校直升机场等3处停机坪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临淄区人民医院新址停机坪、沂源县人民医院新址停机坪、博山区如月湖湿地多用途停机坪、高青县通用机场、桓台县唐山镇党群中心停机坪等5处停机坪正在建设中。全市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322支、29163人,应急救援能力不断增强。

5.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方面先后制定发布了《淄博市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规划(2020-2030年)》《淄博市应急物资保障规划(2021-2025年)》,围绕规划任务要求积极探索政府企业商业)、产能专业队伍等各类应急物资储备主体间互联互通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打破壁垒信息共享基本实现物资保供及时联动明确了山东东郊国家粮食储备库为市级政府救灾物资储备库,仓储面积3700平方米依托山东省危化品鲁中应急救援中心、山东省危险化学品堵漏应急救援中心等专业救援队伍储备危险化学品防汛抗旱等专业救援物资发挥政府实物储备的民生保障主导作用重点储备2大类4中类10小类生活保障应急物资在原有库存827万元、2.8万余件生活类救灾物资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了救灾物资的品种和数量。

6.完善应急医疗卫生保障体系方面。2021年,成立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淄博市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建830人的专业流调队伍和8525人的基层流调队伍,创新建立了“疾控+公安”“疾控+公安+交通+大数据+社会综合治理”等多部门配合联动的流调工作体系,流调溯源能力得到明显增强。依托市中心医院建成山东省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山东省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区域中心。依托市中心医院、市第一医院建成淄博市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区域中心,构建紧急医学救援网络,确保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时间等突发公共事件,能够迅速响应,立即开展紧急医学救援等工作。成立由疾病预防控制、综合监督执法专业人员组成的公共卫生应急处置队伍和由医疗、护理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医疗救援队伍,全市卫生应急队伍63支1169人,进一步强化了应急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7.完善应急法治保障体系方面。制定出台《市政府有关部门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停车场监管职责分工》《全市地下管道管线安全监管职责分工》《淄博市企业外包项目安全管理暂行办法》《淄博市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淄博市安全生产举报处置办法(试行)》等制度、措施。梳理部门履职重要政策清单45项,汇编安全生产重要文件155件,发挥制度作用,不断压紧压实各方责任。8.完善应急基础保障体系方面。加大资金保障力度,争取财政资金1792万元用于自然灾害风险普查,783.7万元用于隐患排查,423万元用于城市安全风险评估,5835万元用于鲁中区域灭火与应急救援中心工程建设与消防装备购置,230万元用于投弹无人机及灭火弹药购置,734万元用于智慧管控扩建项目,950万元用于森林专职消防队伍车辆购置、消防现场指挥车辆升级,248万元用于“三防一青”基地建设与耗材购置,为开展真烟真火实训做好资金保障,切实提高我市森林防灭火救援能力。安排100万元用于科普教育设施建设、应急救灾知识宣传,全面提升群众的防灾减灾救灾意识与水平。创新组织省“八抓20项”举措学习考试,利用省安全生产考试专网专线,组织市及区县、镇(街道)3085名领导干部统一开进行现场考试,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深入推进“学规、懂规、践规”“大学习、大培训、大考试”专项行动,2021年1月至今年6月30日,共考核高危行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3.6万人次,考核特种作业从业人员8.2万人次。

(三)重大工程项目进展

1.“智慧应急”信息平台建设工程。以建设“应急一张图”为重点,围绕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应急资源、执法监察、企业监管五项核心业务,汇聚各项信息数据,直观展现全市各区县核心工作分布情况和工作落实情况。依托全市行政区域地图,对水库、河道、林场等重点风险区域,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物资储备库、避难场所等应急救援资源,危化品、矿山等监管企业进行了地理位置标注。在主界面加载了视频轮巡功能,可以通过接入的视频监控随机查看水库、河道、林场等重点风险区域的现场情况,为提升监管效能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目前,智慧应急平台建设已基本完成,已在市、区县应急管理部门开展推广应用。智慧应急平台已通过全市视频监控共享平台接入公安、水利等各类视频监控图像10万余路;汇集全市322支应急救援队伍、218个应急物资储备库、382名应急技术专家的有关信息;接入水文雨水情、自然资源三维地图等数据,实现值守管理、指挥调度、信息汇聚、视频会商等功能,在应对各类事故、台风、洪涝等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工程。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强极端天气防范应对工作若干措施》,明确10类极端天气判断标准,细化31个部门职责清单,建立“熔断”、自主响应机制和监督考核机制,在全国率先建成地市级“三网”融合应急通信网络。建立预警信息联合传播机制,市减灾办、市安委办联合发布灾害风险预警提示,媒体同步传播,提高预警发布传播时效。建立了由7147名灾害信息员组成的监测预警队伍,提高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时效。

3.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程。委托第三方安全机构,分三期完成了全市11个区县(功能区)的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组织专家247人次对266个相关企业、177个区直部门及40个镇办进行了现场调研,编制形成了各区县的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组织开发了“城市安全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企业客户端、行业主管部门客户端、专家客户端、安委办客户端、系统管理员客户端”5大功能模块。目前,已录入6300余家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风险信息,形成了以镇办为单元的“红、橙、黄、蓝”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地图。推进城市高层建筑、老旧燃气管网、供热管网、供水管网、城市桥梁等城市生命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安全文化科普教育基地、安全文化主题公园建设,组织开展群众满意度网上问卷调查,不断提升群众参与安全城市建设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4.应急物资和装备建设工程。发挥政府实物储备的民生保障主导作用,重点储备2大类4中类10小类生活保障应急物资。在原有库存827万元、2.8万余件生活类救灾物资,进一步充实了救灾物资的品种和数量。2020年以来,筹集资金260万元,新建、改建物资储备仓房3700平方米,进一步优化提升了仓储设施建设布局。

5.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建设工程。大力推进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全市9家疾控中心人均建筑面积均已达标,全市疾控中心人员空编率控制在平均10%以内。各区县疾控中心生物安全二级负压实验室均已建成2个以上。在市第一医院、市中心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建设感染病房楼,改造市传染病医院2处感染病房楼并投入使用。我市定点医院救治床位提升至1500张,感染高峰期住院人数峰值达800余人。

6.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加强以水灭火能力建设,先后建设30㎥储水罐49个、水囊35个,打深水井1眼、蓄水池1个、购置高压水泵34个、灭火机298个、防火服750套、输水管网6000米,集灭火、灌溉、饮用于一体,真正实现一次投资,多方面收益。新建森林防火预警监测系统30套、人工瞭望塔2座、防火检查站59处、语音卡口220处,新增无人机10台、车载电台2部、数字对讲机260部。建设输变电设施2套、购置运兵车15辆及其他设备设施。改造完成森林防火物资库建设,投资20余万元,改造完成300平方米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并储备防火物资500余万元。

7.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目前,已完成孝妇河干流、淄河干流、范阳河(淄川区段、博山区段)、东猪龙河、孝妇河(桓台县段)下游分洪河道、杏花河(桓台县段)、预备河(桓台县段)、乌河(临淄区段)等骨干河道治理工程以及高青县支脉河河道拦蓄工程,完成赵庄支流、黄墩河等山洪沟治理,完成错石、丁家等7座病险水库及高青县3座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完成桓台县7座病险水闸拆除改建项目主体工程;正在实施涝淄河(张店区段)、淄河(博山区段)、淦河(周村区段)、沂河(沂源县段)、乌河(高新区段)河道治理等工程建设,共完成投资约32.19亿元,累计完成河道治理270公里。

8.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每年开展冰雪冻融期巡查、汛前排查、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等工作,动态更新地质灾害隐患数据库。对查明的121处地质灾害隐患,逐一制定防治措施、落实防治责任。针对隐患威胁对象、范围、险情等级等不同特点,对121处地质灾害隐患分三类管理,已完成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23处。属于一般地质灾害隐患,加强日常监测的共54处。按照“人防+技防”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要求,选取4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139套视频、音频、倾角+位移等监测设备,形成即时感知、精准服务、高效运行、智能监管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全面提升市县两级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9.安全产业园建设工程。目前,齐鲁应急产业园开工建设面积5.8万平方米,园区已入驻中国环科院超级监测站和鲁中安全生产考试中心、淄博中安教育培训学校3家单位。下一步,将实施园中园的管理模式,积极推动和利用“政府采购服务”等模式建设应急安全文化园区、应急安全产业研发园区、公共安全与应急产品检测认证园区、公共安全与应急产品电子交易园区、应急安全科技成果转换基地、应急救援技术比武基地“四园区、两基地”。

二、规划实施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风险挑战

(一)政府保障力度偏弱。面对疫情性减收、经济性减收、政策性减收“三叠加”和防控性增支、逆周期调节性增支、基础保障性增支“三碰头”的严峻形势,各级财政支出保障压力大,财力供需十分紧张。

(二)企业安全投入意愿不强。从2022年来看,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457.5 亿元,同比增长了6.4%,实现利润209.1 亿元,同比下降了46.6%。由于利润的下降,部分企业安全投入意愿不强,金额不足。

(三)淄博烧烤带来了安全新挑战。随着淄博烧烤带来的住宿、餐饮、交通流量的爆发式增长,隐患排查、宣传教育、应急处置等工作任务异常艰巨,原有工作节奏受到干扰,推进各项规划任务、规划工程按期完成难度增大。

(四)基层基础工作不专、不强问题仍然存在。如:各区县虽然相继成立了实体化运作的基层消防工作站和专职消防队,但基层消防监督工作“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化”工作成效不明显,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还有所欠缺,乡镇消防安全“不会管”“管不了”的难题难以破解。

(五)部分指标完成压力较大。特别是亿元 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2022年的目标是控制在0.011以内,但实际完成率为0.015,2025年,“十四五”规划结束时的目标是0.011,按照目前的工作力度,该项指标完成的难度较大。

三、进一步推进规划实施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事故防范。紧紧抓住事故防范这一规划重点和难点,围绕完成亿元 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这一重点目标,进一步加大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深度和广度,在防范各类事故,降低事故总量上出更多实招、硬招,推动各类事故大幅度下降。

(二)强化统筹协调。坚持长短结合,把应急体系“十四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重大工程进一步分解,细化到季、明确到年,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统筹推进。

(三)强化目标考核。将应急体系“十四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重大工程完成情况,纳入年度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推动应急体系“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完成